查看原文
其他

冯毅飞:在国科大的九年时光

点赞 中国科学院大学
2024-08-25


编者按


九年,是冯毅飞入学中国科学院大学(以下简称“国科大”)攻读数学本科专业,到成为应用数学专业博士毕业生所度过的时间。九年,又是他从“一堂院士课如同天书”到深耕三维重建研究被认可的时间。

路漫漫其修远兮,在国科大数学科学学院申立勇教授的指导下,他参加发表论文12篇,其中一作4篇;受邀在计算机图形学顶会SIGGRAPH等会议作报告;申请发明专利与软件著作权5项,其中4项已获得授权;获得2023年度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院长奖优秀奖、国科大优秀毕业生等荣誉。本期,让我们跟随冯毅飞的脚步,看他在九年求学生涯中的磨练与成长。



2015年9月,我第一次踏入玉泉路校区校门,成为国科大一名本科生。不知不觉到今天,我已经在国科大度过九年时光。
从第一次上课、第一次泡图书馆到在实验室努力改进结果、受邀在国际会议上作报告,眨眼间,国科大将我从赴京求学的稚嫩少年,培养成一个博士生。孔子曾说,吾十有五而志于学,三十而立。如今,我已经走到人生的一个重要阶段,我从国科大毕业,踏上新征程。回顾过去九年,仿佛一切都在昨天,那些在国科大的点点滴滴都成为我人生中最宝贵的回忆。
2014年,我听闻国科大开始招收首届本科生,与中国科学院直属研究机构在管理体制、师资队伍、培养体系、科研工作等方面高度融合,让学生可以尽早接触科研。还记得小时候我总说“想成为科学家”,因此在填报高考志愿时,我毫不犹豫地选择国科大。因为喜欢数学的严谨与精妙,我填报了数学专业。最终,我成为国科大第二届本科生。
冯毅飞在国科大玉泉路校区

初入大学总是很兴奋,专业课认真上课,院士课程也想听一听。那段时间,我们总戏称“国科大的大一比高三还累”。

万事开头难,我还记得席南华院士以抽象代数开篇代数论,张平院士以群论定义整数开讲数学分析。如此繁杂与抽象的定义,让我手足无措,开始意识到大学数学与高中数学之间的天差地别。课程中思维稍微一点没有跟上,一堂课便如同天书,只能先勤勤恳恳地记好笔记下课研究。有时我也打起退堂鼓,一点细节没搞懂无伤大雅,但还是不甘心。学习存有疑点,问同学、问助教、问老师,经常眨眼就用光周末两天。好在,我最后坚持了下来。

之后开始科研生活,我才明白国科大的基础教学给自己带来的扎实知识基础有多么重要。虽然课程依然繁重,但我已经学会如何合理规划时间,如何找到适合的学习方法。我开始主动参加学术讨论,与老师同学们一起探讨问题、分享心得


冯毅飞(中)和同学们
博士期间,我主要研究三维重建,这是一个充满想象力与困难的领域。

三维重建,简单来说,就是将二维图像或视频数据转化为三维模型的过程。这在计算机视觉、虚拟现实、增强现实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。无论是现在影视特效拍摄,游戏光效渲染还是未来元宇宙爆发,都离不开三维技术支持。

刚开始接触三维重建时,我被其背后的复杂数学原理和算法所吸引。从多视图几何到深度学习,每一个细节都蕴含着深邃智慧。然而,随着研究深入,我也逐渐感受到这个领域的困难之处。数据获取、处理和分析,算法优化和创新,每一步都考验着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。我也很高兴做出微薄成果,有些已经变为代码应用在具体软件中。

冯毅飞参加学术会议


科研道路难以一帆风顺,五年博士生涯犹如一场马拉松,充满挑战与磨砺,每一个小小进步背后都是无数次的尝试与失败。

在这五年里,我深刻体会到科研工作的艰辛与乐趣,在研究思路探索、公式推导代码实现、结果分析中也收获经验与成长。

正是这些挑战和考验,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科研工作的严谨性和挑战性。面对审稿人的意见和建议,我并没有气馁,而是将其视为提升自己的宝贵机会。我仔细研读每一条意见,反思自己在研究中的不足,并在导师指导下针对性地进行修改和完善。在这个过程中,我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研究水平,还学会调整心态接受批评和建议。经过几轮修改和补充,我的首篇研究论文终于得到认可并成功发表,成为该行业顶级期刊所认证的首个实现成果。

随着研究推进,不断涌现新进展、新成果。在这个过程中,我虽然偶尔会遇到投稿被拒的情况,但我已不再像最初那样畏惧。相反,我将每次拒稿视为宝贵的学习和成长机会。这些经历不仅锻炼意志,更让我明白,发表文章并非最终目的,真正的追求在于探索真理、推动学科进步。因此,我不再过分关注成败得失,而是更加注重研究本身的价值与创新性。这种心态转变使我在科研道路上愈发稳健,也让我对未来充满信心与期待。

冯毅飞


国科大读博这段时光,让我领悟到成功的关键在于持续努力与积累。

面对科研中的挫折与困难,我们需要在逆境中寻找解决方法,将失败视为成长的垫脚石。同时,我意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,与不同背景的同学们共同解决问题、互相学习。此外,我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也得到锻炼,使我在面对复杂问题时能迅速作出决策。

路漫漫其修远兮,吾将上下而求索。毕业后,我将在腾讯混元团队继续从事相关科研工作。在科研道路上,我深知还有许多未知领域等待探索。未来,我将继续保持谦逊和好奇的态度,勇于挑战自己,不断拓展知识边界。


邢介奇:在国科大遇见了更好的自己

深切缅怀!李政道先生的国科大往事

从北大到国科大,喜欢恐龙的他优秀毕业!


看官可有什么想与国晓薇分享的?

投个稿告诉我吧~

投稿邮箱:wechat@ucas.edu.cn

观微之光,可明远方

出品/国科大融媒体编辑部

国科大党委学生工作部

文图/冯毅飞

美编/徐慧中 国晓薇

责编/冯心怡

点击关注

点赞

分享

在看

修改于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中国科学院大学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